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0日电 (万家利)近日,南充市顺庆区新复乡的工地上机械轰鸣,56岁的村民何子刚正躬身抹平路基水泥,安全帽下汗珠滑落,他的笑意却藏不住:“过去种地养猪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修路半年就赚2万,这日子有奔头!”作为脱贫户的何子刚,因需照料残疾妻子和幼子,长期困守家中。去年11月,村
晨光洒在肥城市仪阳街道下三合村的居民楼群,太阳能路灯在朝阳中缓缓熄灭,文化广场上太极拳队伍已伴着音乐舒展身姿,幸福食堂后厨蒸腾起热气……这样充满烟火气的清晨,是下三合村村民习以为常的幸福日常。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正以蓬勃姿态,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每月15日清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
来源:【岱岳融媒】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西南望村持续深化移风易俗,以实际行动倡导文明、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抓住节点 倡导绿色新风在“清明节”“寒衣节”等传统祭祀节点,西南望村积极开展“绿色祭祀倡新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鲜花换烧纸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鼓励
本报讯(高琳 记者薛婧)初春时节,黑土萌新。平房区抢抓关键农时,立足“近郊融合型农业”定位,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带动引领作用,以“科技赋能春耕生产、业态创新增值增效、联农带农共同富裕”为主线,奏响智慧春耕“进行曲”。“一年之计在于春。自从过完年,我们一直在琢磨各类作物的种植结构、品种,提前规划生产销售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村民。在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中,兴义市清水河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引领、机制创新三重举措,构建“群众主体、共建共享”治理新格局,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双提升,勾勒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风貌。宣传发动聚共识 村民变身乡村建设“主力军”“沟渠清淤后,农田灌溉顺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胡译丹“农忙过后,能在家门口看上一场好电影,别提多惬意了!希望以后多办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真贴心!”5月16日,息县孙庙乡胡庄村文化广场上,村民李丽笑着分享感受,言语间满是对文化活动的期盼。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孙庙乡新时代文明
日前,走进九台区上河湾镇上河湾村,一排排钢架塑料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种植户趁着天气晴好开展黄瓜苗移栽工作。他们熟练地进行刨坑、移苗、培土等工序,随后,一株株嫩绿的黄瓜苗整齐地排列田间,原本空旷的土地被装点得生机勃勃。“自从有了大棚种植,我们省了不少事儿,黄瓜苗移栽后浇水,扣上大棚就能进行日常管护。”
图①:贵州黔西市甘棠镇。 周训超摄(人民视觉) 图②:吴智超(中)和村民在查看西瓜长势。 本报记者 周 欢摄 图③:李小刚(左)帮学生试穿安全反光服装。 本报记者 赵帅杰摄 图④:姚凯元(左)开展生态环保宣传。 钱烨英摄 图⑤:湖南新田县中山街道米田寺村。 刘贵雄摄(人民视觉)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
大众网记者 苏鑫 巨野报道时值五月,在巨野大地的数十万亩大蒜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处处是蒜农忙碌的身影。在这片“蒜海”中,一抹抹藏蓝身影也穿梭在其间,巨野县公安局立足职能、靠前服务,创新服务模式,织密平安防线,加大巡逻防范特别是夜间巡逻力度,加强安全常识宣传,为蒜农撑起“安全伞”,全力护航大蒜收获季。
平度市明村镇白里村的日光温室里,一串串樱桃西红柿在晨露中泛着红润的光泽,熊蜂振翅的嗡鸣声与羊群的叫声此起彼伏。这个曾以传统种植为主的村庄,如今因“羊粪肥田、熊蜂授粉、秸秆还饲”的闭环模式,让村民们找到了乡村振兴的财富密码。在这里,每只羊、每只蜂、每棵西红柿都成为生态链上的关键齿轮,村民的年均收入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