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南开区西部地区密布着斑驳的老厂房,是城市记忆中的“工业锈带”。如今,一场紧扣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蜕变,正让这片土地向生机澎湃的“创新雨林”华丽转身。随着天拖、西营门两大重量级城市更新项目在此落地,“腾笼换鸟”重塑城市界面的壮阔画卷正徐徐铺展。南开区以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为抓手,深化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有效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空间再造 “垂直智造城”激活产业新生态
“看,这16层主楼里的‘悬浮车间’,未来将是共享研发实验室和小试平台的聚集地。”
七月骄阳下,天开创新示范产业园工地热浪蒸腾。项目总承包方、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人段超,指着正在装修的主楼向记者描绘着未来的发展蓝图。
这座总投资5.6亿元、占地超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垂直智造城”,正以“颠覆性”设计重塑工业空间。裸露土层覆盖着防尘绿网,智能喷淋系统在扬尘初现时自动启动,AI监控实时保障安全——科技已深度融入建造血脉。
“传统厂房是平面摊大饼,我们是向立体空间要效益。”段超抚过图纸上的参数标注,“园区采用‘产品模块化设计’,在横向及纵向可分可合,柱距9米以上,首层7米层高承重2.5吨,能满足重型设备需求;二至三层荷重1吨,四到六层荷重0.75吨,可实现中小实验、一般性生产、小规模生产等功能,每个单元像乐高积木可自由组合。”最让他自豪的是综合配套楼的设计:6500平方米空间里,共享食堂、运动健身房、产业招商中心一应俱全,实现真正的“生产—研发—生活”三位一体。
南开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在建单体量最大、设计标准最高的智能化工业上楼科创载体,将承载天开园核心区外溢效应。项目一期计划2025年12月竣工交付,二期计划2026年完工。建成后,预计吸引大批智能制造企业,推动区域产业向“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端攀升。
服务升维 成长陪伴筑就营商强磁场
“优惠政策或有时限,但量身定制的成长陪伴永远不过期。”南开区王顶堤街域内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该街道的服务密码。
年初,当企业被外区政策吸引犹豫是否搬迁时,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开贵带着一份特殊“诊断报告”第三次敲开企业大门。“我们为您匹配了3个注册地备选,其中距南开大学仅300米的场地最适合产学研转化。”报告还指出,企业可向科技制造业企业转型,还贴心提示,如果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资质,后续可以申请国家级和市级相关政策支持。
更让企业感动的是后续行动:街道干部化身“企业成长顾问”,协调区科技局专家10次上门指导材料申报,72小时内完成生产资质注册地变更。当看到街道已为其对接天开园首批入驻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时,企业彻底打消了搬迁念头,坚定了在南开区发展的信心。
在王顶堤街道办事处,142个蓝色文件夹构成的“企业图谱”是服务利器。翻开文件夹,记者看到,里面详细记录着企业房租到期时间、用工缺口、研发投入是否临近高新企业认定标准等关键信息。“主动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为企业消除后顾之忧。”王开贵说。依托“一事一议”机制,他们精准服务,让企业安心发展。
如今走进天拖片区,精准服务形成的“软环境”不仅留住了企业,更激活了老工业区的二次生长。新开街的“天拖·巷往1956”文化街区飘散着煎饼果子的香气,改造后的老厂房里也新入驻了230家天开园配套企业。老工业区改造已超越物理空间更新,更植入产业服务基因。这个曾经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的地方,正见证着服务型政府催生的新质生产力。
“物理距离决定服务半径。”王开贵指着地图上不到1公里的直线距离,“我们依托老厂房,在衣食住行上提供生活配套。这种‘白天科创+夜间烟火’的场景,构建了我们王顶堤独有的全天候创新生态圈。”
智图创新 数字引擎驱动产业再升级
“叮!”南开区嘉陵道街经济发展办公室内,工作人员的电脑屏幕亮起——又一家企业通过“嘉陵智图”小程序提交了载体需求。屏幕上跳动的点击量定格在21万次,无声记录着这场基层治理的“数字革命”。
“过去企业找场地,我们要翻遍10余个电子表格,现在,鼠标一点,一目了然。”嘉陵道街道办事处主任边金恒点开小程序里的“存量资源”地图,80余处闲置厂房、万兆慧谷大厦等楼宇和底商的空间参数、租金梯度、配套清单实时呈现。
前不久,天津市联移迅通科技有限公司要寻找新的办公地址。通过智图筛选了几处有意向的办公地点,街道根据企业意向需求,在线下帮助企业对接产权单位,仅用一周的时间,企业就办理了租赁手续。据介绍,这款由街道联合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开发的小工具,已促成线下盘活对接40余次,成功盘活3处闲置资产。
在“创新资源”板块,辖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等百余家重点科技企业的生态图谱清晰可见。前不久,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正是通过产业图谱,联系上了东润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双方正在就地图数据系统研发洽谈对接。“它不仅是载体黄页,更是产业路由器。”边金恒展示着政策问答模块的AI功能——“创业可享受何种补贴”“我可以从哪些渠道了解南开区涉企政策文件”等200余项政策已包罗其中,企业输入问题即可生成定制化办理方案。
小程序后台记录着街道办工作人员的“足迹”:天津晴云有限公司了解申报就业见习基地政策;油湃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寻找办公空间;天津提尔科技有限公司咨询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政策……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全方位筑牢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最让边金恒自豪的是,通过科技赋能、服务重构、消费升级“三重奏”,街道近两年来盘活闲置载体两万余平方米,新增企业900余家,实现了“既长骨头又长肉”的质变。
当夕阳为天拖老厂房的红砖墙镀上金边,宜宾道上改造一新的实验室与在建的“工业上楼”项目交相辉映。南开区西部的蜕变故事里,有钢筋水泥构筑的产业新基座,有蓝色文件夹织就的服务网络,更有数字工具打破的资源壁垒。这片曾经的“工业锈带”,正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的三重变革,在服务温度与产业高度的交响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乐章。随着城市更新的全面推进,一个更具浓度、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的南开区西部画卷,正缓缓展开……
相关文章:
世界 500 强 CIO 齐聚第八届南方信息大会丨汉数创始人陈开冉受邀发表演讲08-18
从“工业锈带”到“创新雨林” —— 南开区西部的跃迁之路08-18
聚焦辣博会|从一粒种子到美食的全方位展示!102家企业在辣博会展示展销08-17
济南完成四轮次排序单位生态环境普法培训08-17
我画《可爱的中国》(谈艺录)08-17
敢当弄潮儿 奋力挑大梁|突围“无人区”,江苏加速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