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文章网 网站地图

人大常委会|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生态环境法典草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2:55:00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生态环境法典草案

新华社记者高敬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日前分组审议了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与会人员认为,生态环境法典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意义重大。法典草案各编内容既有对现行生态环境相关法律的系统梳理,又有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的提炼归纳,将有助于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更强的法治力量护航美丽中国建设。

在污染防治方面,法典草案将现行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的污染防治共性制度总结提炼为通则、一般规定,并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熟的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规定。

在蒋卓庆委员看来,遵循水和大气为源头、土壤为承载的自然规律,探索三者统筹治理路径,是实现现代化环境治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多部门统筹协同、实现源头防治的有效方法。建议法典草案增加土壤污染防治与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的统筹协同、源头防治的内容。

鄂竟平委员提出,建议法典草案进一步增加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相关内容。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法典草案对此涉及较少。我国耕地面积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对此在法典里作出规定,是治理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治理面源污染还有其他措施,建议一并深入研究,加以强化。

为更好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转变以往以单一生态要素为保护目标的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念。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于旭波提出,在实践中,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研究利用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对监管带来很大挑战。建议在立法中对准予实施合作研究利用的事项予以严格明确,避免危害国家安全或公众健康;同时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和措施。

还有与会人员提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规定,整合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散条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绿色低碳发展单独成编,是此次法典编纂的一个特点。雒树刚委员提出,法典草案对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规定得相对比较全面、比较详细,但对消费过程规定得比较原则、比较笼统,建议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绿色消费”的法律规定。同时,将草案各部分涉及绿色消费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梳理和充实,形成关于绿色消费的比较完整系统的法律规定。

生态环境破坏的“过罚相当”问题,成为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关注。有与会人员提出,污染环境的情况比较复杂,处罚的时候要做到过罚相当,建议对法律责任中关于禁止从业的规定进行通盘考虑和研究。还有与会人员表示,要进一步区分违法主体为个人和单位等具体情形,避免出现“小污重罚”或“大过轻罚”等现象。

目前,法典草案采取“适度法典化”的模式,形成了“法典+单行法”的双法源格局。多名与会人员提出,要妥善处理生态环境法典与单行法律的关系,也要处理好生态环境法典与其他领域法律的关系,比如与民法典、刑法等的衔接,维护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

大家普遍认为,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要坚持开门立法、广纳民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并充分吸纳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法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更好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完)

相关文章:

人大常委会|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生态环境法典草案05-01

大方县八堡乡天宝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人居环境展新颜04-29

【社论】用生态环境法典守护生态文明04-27

广州从化:税务宣传多维升级,法治护航助力发展04-25

自动监控+无人机,广州推行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04-23

招3894人!免笔试!04-23

坚持群众路线:陕甘宁边区法治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04-23

中国驻尼日尔使馆提醒来尼人员和在尼侨胞近期加强安全防范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