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文章网 网站地图

一盘棋 一张网 一体化!滨海新区加速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示范标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0:09:00    

  渤海潮涌处,京畿气象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11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逐渐成型,战略格局渐渐清晰,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我市在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等领域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事项,注重站产城融合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核心区,滨海新区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带动交通、文旅等领域协同发展,全力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拓展。截至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累计注册企业超5800家,与京冀“区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达1108项,23家医疗机构检验结果实现京津冀互认……

  从制度创新“试验田”到区域发展“增长极”,从产业协同“连接器”到科技创新“新高地”,从开放合作“桥头堡”到民生共享“示范区”,滨海新区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加速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示范标杆,在协同发展的宏图画卷上书写华美篇章。

  共下“一盘棋”

  从项目落地到联动发展

  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中船集团旗下大连造船所属的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天津)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软件园滨城主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初夏时节,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滨海新区“拔节生长”。

  在中船天津,巨大的龙门吊缓缓移动,将分段船体精准对位,焊工们手持焊枪,在钢板上划出一道道蓝光。“公司现有30余艘船舶订单,预计2028年完成全部交付。今年一季度,公司产值已经接近24亿元,今年有望实现100亿元的产值目标。”据中船天津总经理李安戈介绍,他们目前重点建造1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未来还计划接一些特种船订单,不少客户正在接洽中。

  当一艘艘钢铁巨轮在渤海湾船坞“拔地而起”的时候,在30多公里外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软件园滨城主园区建设正酣,这片规划辐射面积达8.67平方公里的主园区首个载体已于去年10月交付使用。

  天津软件园由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共同打造。“天津软件园聚焦‘信创+数据’两条产业链,落地企业已经超过60家。”天津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驰说。

  随着大项目有序落地,一幅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以产业协同为脉络的协同发展蓝图在滨海新区徐徐展开——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挂牌成立,成为首个设立在天津的央企总部;中海油、中石化、中铁建、通用技术集团等一批央企项目落地滨城……

  眼下,滨海新区在紧牵“牛鼻子”的同时,全力支持北京“新两翼”建设。

  天津港在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了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以前办理出口手续得在多个系统操作,报关、报税、退税等都要挨个沟通,最快也需要3天时间,现在走‘绿色通道’,1至3小时就能完成。”对于“家门口”的天津港,河北雄安新区一位货运企业负责人尝到京津冀深入协同的“甜头”。

  近年来,天津港全力构建京津冀内陆物流体系,已布局京津冀营销网点近40家,去年服务河北雄安新区“绿色通道”操作量超1.1万标准箱;与此同时,开通集装箱航线数量增至147条,秘鲁蓝莓、南美车厘子直达天津港后,5小时左右便可分拨至京津冀各大批发市场。

  “滨海新区积极完善市场化引进资源要素合作机制,主动承接央企新业务新功能拓展布局,强化落实央企投资重点项目‘四张清单’,并加强与北京‘新两翼’错位联动发展,持续优化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类中关村’生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说。

  同织“一张网”

  从产业转移到深度融合

  在京津冀产业协同的版图上,一条条产业链串联起北京“创新种子”和滨海新区“智造”脉动。眼下,滨海新区积极把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和自身的先进制造优势结合起来,构建“技术研发在京、应用转化在滨”的协同模式。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一个带有“清华基因”的研究院引人注目。来自清华大学的专家、创业团队是这里的主力军,往来交流间,一批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创新项目在此落地开花。作为清华大学和我市校地合作的重要载体,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不仅带来了科技前沿的好项目,还集结了由30位清华大学教授组成的首席科学家“智囊团”,将好项目变成服务国计民生的好产品。截至目前,该研究院已累计挖掘清华大学百余项科研成果,在津孵化、聚集了150余家科技型企业。

  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三地间各类要素高效流动和创新资源协同共享,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提供了示范样本。

  在位于天津经开区的思腾合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台个头小、本领大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从这里走向全国。“京津冀是我们的重要市场,约40%的产品销往三地。”该公司创始人王伟说,总部落地天津经开区的6年来,公司业务量年均增速超80%,今年前4个月,已实现营收4亿多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0%,“随着市场对高性能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我们今年营收有望实现12亿元的发展目标”。

  因看好滨海新区的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在此“安家”。眼下,京津冀三地如同精密啮合的齿轮,正在协同构建区域产业生态链。

  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津建立了先进的整车生产基地。目前,该生产基地“链接”了全国约600家一级供应商,其中近200家来自京津冀地区,天津本地零部件采购额占比近30%。“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新车型项目建设,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实现整车标准化作业。新车型项目投产后,将带动约2万人就业,推动近百家天津本地零部件配套企业转型升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滨海新区牵手京冀,加快打通“产业链”,激活“发展链”,完善“生态链”。目前,滨海新区已形成绿色石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5个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租赁资产规模和商业保理资产规模居全国前列。

  加速“一体化”

  从“分地而治”到“同城生活”

  如果从卫星俯瞰,京津冀的交通网络正像神经元一样密集生长——而滨海新区,恰似这个巨型“神经网络”的突触。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使“跨城通勤”像在市内乘地铁上班一样寻常。

  天津见合八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的时间对半分在京津两地,可谓是“京津冀生活一体化”的代言人。他在南开大学攻读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在北京创立公司,研发生产光纤雷达产品;之后在滨海新区设立了天津分公司。“从最开始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现在1个小时左右的城际列车,京滨通勤非常方便,半天便可往返,跟同城差不多。”王伟说。

  随着京津冀生产生活加速联动,三地文旅协同也在纵深推进,“当日往返游”“周末串门游”“多日深度游”受到游客追捧。在北京游故宫、逛胡同,在天津听相声、品美食,在河北省访古城、赏牡丹……眼下,三地联合推介京津冀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今年“五一”假期,滨海新区文旅“燃”出新热度。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共有出入境(港)人员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近4倍,其中京津冀旅客达1.6万人次;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京津冀站3天共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等景点人气爆棚,成为京津冀游客热门“打卡地”。据统计,“五一”期间,中新天津生态城接待外埠游客总量达76.93万人次,其中来自京冀地区的客流量占比超50%。

  区域协同不仅包括产业协作,更关联人员的流动及其生活的重构。滨海新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进三地同城化,让来此发展的企业和人才“留得住、发展好”。

  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与改革创新,是滨海新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滨海新区深化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完善共建机制,打造“成果转化对接会”等交流平台,支持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手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合作;三地自贸试验区230项“同事同标”事项落地实施;全区23家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京津冀互认,11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名单……区域同城化效应持续释放,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三地携手共下“一盘棋”、同织“一张网”、加速“一体化”的故事将越写越精彩。

相关文章:

100余名北京游客乘专列来沧旅游05-27

天津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05-27

连续净投放!人民银行开展4480亿元逆回购操作05-27

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下)05-27

“国门之巅”首入津!中华武林园燃情开赛共启文体旅融合新篇05-26

2025年首都高校龙舟挑战赛暨门头沟区龙舟争霸赛开赛05-26

一盘棋 一张网 一体化!滨海新区加速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示范标杆05-26

做好未来产业大文章 推动西安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