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以来,天津市凭借独特的产业、港口、交通等优势,叠加改革开放先行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先行先试的优越条件,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天津海关统计显示,2021年至2024年,天津市外贸总值合计3.28万亿元。2024年进出口额为8132.9亿元,较2020年增长10.4%。
今年以来,天津外贸表现出较强韧性,特别是在出口端持续保持良好增势。前5个月,天津市进出口3244亿元,其中出口1688.2亿元,同比增长7.5%,创历史同期新高。在出口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天津外贸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展现出“量质并举”的良好发展态势。
强化制度创新
近日,记者来到天津东疆港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正在打包即将出口的盾构机。
“这批出口订单共有5台盾构机设备,均用于意大利相关项目建设。自从成为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企业后,良好的信誉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使我们拓展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目前整个集团公司的盾构产品远销34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总额较2023年增长了11.1%。从今年一季度签订的出口订单看,预计海外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关务负责人吴崇说。
据了解,AEO企业作为海关信用等级最高的企业,在国内,可以享受海关给予的优先办理、减少监管频次、优化服务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给予的49项守信联合激励措施。在国际上,还能享受已与中国签署AEO互认安排的国家(地区)海关给予的通关便利措施,进而有效降低跨境监管成本。
天津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蔡雪海告诉记者:“为助力天津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出口,天津海关加大了对重要产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信用培育力度,实施精准信用培育,开展优先培育、优先认证,帮助企业提高海关信用等级,为AEO企业提供出口货物优先派单、优先查验等便利。”
“十四五”期间,天津自贸试验区持续加强创新政策复制推广,多项“天津经验”入选向全国复制推广经验案例,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任务加快完成,服务业扩大开放深入推进,首家外商独资医院成功落地,获批设立天津市内免税店。
天津市副市长李文海说,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批试点,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至今所有试点任务全部完成,5项任务在全国率先落地,开放95个行业领域,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天津还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证照分离”“最简告知承诺”制度,成立首个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局和基层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设立融资租赁、知识产权等多个专业法庭。
打造物流枢纽
在此前天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基础上,日前,天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再次入选名单。“十四五”期间,天津强化海港、空港、陆港联动发展,发挥“自贸区+综保区”叠加优势,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京津冀区域航空枢纽。
晨光中,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的全自动化岸桥繁忙作业,以厘米级精度抓取集装箱。“十四五”期间,天津港加快智慧港口建设,不断提升作业效率。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李宁说,今年1月份至5月份,天津港集团累计刷新效率纪录18次。
智慧港口生机勃勃,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今年前5个月,天津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2.0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99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7%;拥有海铁联运班列38条,完成海铁联运63.8万标准箱;集装箱航线总数147条,航线通达18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
为应对外部不利因素,“十四五”期间,天津港还积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开展铁水联运,已在京津冀及“三北”地区布局16个区域总部,设立17个无水港枢纽、百家直营店、加盟店以及38条铁水联运班列,服务覆盖14个省级行政单位。
在空港建设领域,“十四五”期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聚焦“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区域枢纽机场”定位,加快推动“创新现代管理、建设品质工程、打造四型机场、引领行业潮流”建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机场历次改造总投资逾80亿元,其中超65%的资金采用贷款筹集。
区域发展稳步推进,金融护航至关重要。农行天津东丽支行机构业务部经理刘赫告诉记者,从滨海国际机场在农行天津市分行开立结算账户以来,该行紧密对接机场建设融资需求,总分支行联合制定金融服务方案。该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西区飞行区改造、航站楼改造、除冰坪改造,每一个项目都由农行牵头,累计投放贷款超19亿元。农行天津市分行积极启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先确保机场投放,助力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京津冀区域航空枢纽建设。
合力助企出海
“十四五”期间,天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继续高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共同推出多项“同事同标”事项。
记者了解到,2024年2月,京津冀三地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在属地人民银行的支持下,建立优质企业名单互认机制,共享各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名单。这一互认方案的出台,实现京津冀三地优质企业“身份”的互通,优质企业在三地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时,可以“免申请,免认定”服务。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三地还推进通关一体化,保税燃料油跨关区直供京津冀5港,发布京津冀投资指引等创新成果。其中,天津还向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分享215项经验成果。
作为天津“信创谷”的延伸项目,“智芯港·滨海创新创业平台”近期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平台建设方、中铁建工集团第三公司智芯港项目党支部书记张涛说,滨海新区拥有空港、海港双重优势,有利于创新型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建设好“智芯港·滨海创新创业平台”是“滨城”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唱好“京津双城记”,协同发展凝聚合力。天津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巍向记者表示,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近年来,天津港集团积极推动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进驻雄安新区综保区,与北京中心商务区(CBD)管委会合作在北京设立了“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更好发挥天津港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的重要作用。2024年天津港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操作量完成1.1万标准箱,今年1月份至5月份完成0.5万标准箱。(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相关文章:
半日成交量超万亿!A股大盘续创年内新高07-11
天津打造开放新高地07-11
任振鹤在兰州新区、兰州市安宁区调研时强调 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聚合产业群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07-10
“前店后厂”模式加速:北京房山绿色能源与新材料企业崛起07-08
黑人男子用身体藏毒被广州海关查获,排出7颗毒丸,重337.88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