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朱镇同富村红色教育主题公园。
在长子县这片沃土上,丹朱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正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为契机,奏响文明与发展的和谐乐章。
丹朱镇下辖43个行政村、5个社区,11万居民在此安居乐业;S326、S227穿境而过,距长治市区仅20公里,长治南、长子北高速口近在咫尺,浊漳河与雍河滋养着这片土地,为文明创建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从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到民生工程的温暖底色,从文明新风的浸润到城乡面貌的蝶变,丹朱镇用实干与创新,勾勒出一幅“产兴、城美、人和”的文明画卷。5月23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丹朱镇被表彰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强基固本:以发展之力筑牢文明根基
丹朱镇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文明创建的“压舱石”,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为文明村镇创建注入持久动力。
走进丹朱镇,项目建设的热潮扑面而来。截至2024年10月底,26个招商引资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达15亿元,一个个项目的签约与开工,如同一个个强劲的“增长极”,推动全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丹朱镇更是创新思路,依托“乡村e镇”建设,让农村电商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新动能。同贺村直播带货活动热闹非凡,村民们走进直播间,将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不仅鼓了腰包,更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支撑。一批专业市场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其中10个已建成投入使用,整齐规范的市场环境取代了昔日的杂乱摊位,“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买菜、购物、办事更加便捷。防洪排涝、神话小镇、体育(儿童)公园、综合植物园等重点项目的征地租地、房屋拆迁工作高效推进,为村镇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铺平了道路。
从产业发展到民生设施,丹朱镇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为文明创建筑牢了物质根基。
精雕细琢:以环境之变擦亮文明底色
行走在丹朱镇的大街小巷,昔日的“脏乱差”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路面、葱郁的绿植、有序的街巷——这是丹朱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擦亮文明底色的生动实践。
“以前这条路两旁乱堆乱放严重,路过都得绕着走,现在不仅干净了,还种上了花草,看着就舒心!”家住丹朱镇南刘村的王大爷,对家门口的变化赞不绝口。这样的改变,源于丹朱镇持续发力的环境综合整治。
全镇先后组织党员群众担任文明劝导志愿者2万人次,他们身着红马甲,在街头巷尾劝导不文明行为,成为文明创建的“流动风景线”。35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精准发力,累计清理“四堆”1000处、整治乱搭乱建900处、清运垃圾280吨、添置垃圾桶140个,硬举措换来硬变化:路旁绿化带美观整齐,垃圾实现定时定点清理,“车辆进线、摊点进场、垃圾进仓”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
环境的改善,不止于“干净整洁”,更在于“生态宜居”。丹朱镇以“绿色”为笔,精心描绘城乡画卷。同富、背山、孟家庄等7个村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让绿色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南刘、泊里、鲍庄、庆丰、同福等12个村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300余处,这些散落在城乡间的“绿色明珠”,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与此同时,“水气暖”一体化工程稳步推进,城内12个村分步实施供水、供气、供暖改造,计划用2到3年时间实现村村全覆盖,让群众在冬日里暖意融融,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便利与舒适。
从“面子”到“里子”,从环境整洁到功能完善,丹朱镇用精雕细琢的匠心,让文明底色更加鲜亮。
春风化雨:以文明之风涵养精神家园
文明村镇的创建,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是文明素养的提升、精神家园的涵养。丹朱镇以文明实践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纽带,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在丹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场“移风易俗树新风”宣讲会正在进行,台下群众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赞同。这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在丹朱镇已成为常态。全镇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次,30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发充实。
春节的社火表演、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中秋节的邻里宴……一场场活动拉近了邻里距离、弘扬了文明风尚。6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墙更是成为“无声的课堂”,乡风文明、中国梦等主题内容图文并茂,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明熏陶。
“以前办婚事,彩礼、宴席都是不小的负担,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大家按章程办事,省钱又省心!”村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丹朱镇48个村(社区)全部选举成立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活动版面全新打造,400余次移风易俗宣讲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理念深入人心,陈规陋习逐渐淡出,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丹朱镇组建了6支志愿服务队伍,从助老扶幼到环境整治,从政策宣讲到应急帮扶,精心制定的服务清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农村,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难题……累计服务居民群众5万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20万个小时。“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丹朱镇的新风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从经济发展的“实力”到环境整治的“颜值”,从文明实践的“温度”到志愿服务的“热度”,丹朱镇在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道路上,步履坚定、成果丰硕。这座承载着群众期盼的城镇,正以文明为引领,朝着更宜居、更幸福、更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行。(郜盼)
(责编:张文卫、林晓庆)
相关文章:
文明润乡村 幸福入心田07-22
青春集结号吹响!暨大2000+师生投身“百千万工程”实践07-14
漯河市郾城区卫生健康委到郾城区裴城镇斗杨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07-09
灞桥公安开展禁毒宣传活动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