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推门可见的孺子书房流淌着百姓的“慢时光”,一间间精心选址的书房,如同“文化会客厅”,将缕缕书香送到百姓身边。老人倚窗静读,青年伏案学习,少年编织梦想,安静舒适的空间里,“全民悦读”蔚然成风,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成为这座城市温润的底色。

“藏书楼”点亮9岁女孩梦想
转入绳金塔与抚河中路之间的一条小巷,林立的高楼旁一间古色古香的文物建筑静静伫立。这座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熊明遇的藏书楼,其名源自熊公所著《绿雪楼集》,青砖黛瓦间流淌着百年文脉,如今原址重建,打造成为孺子书房绿雪楼分馆。
自动感应大门打开,绿雪楼青砖墙、原木桌椅犹在,却变换了时空,馆内2000册现代藏书整齐陈列,为市民提供着夏日里最沁人心脾的精神滋养。仿古书架的斑驳木纹间,一双小手取下图书《三国演义》。看书的女孩名叫邹思涵,是站前路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三年4班的学生。这处离家仅十分钟步程的孺子书房,已成为她暑假里每日报道的“知识驿站”。
书桌前,邹思涵的小手在《三国演义》的书页与画纸间忙碌穿梭。她正用彩色铅笔绘制一幅独特的三国人物关系图:鲁智深救了金翠莲,拳打镇关西,好朋友是林冲……四十多个三国人物跃然纸上,错综复杂的连线间还细心标注着人物特征。“读书很有意思,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语文老师,把这些有趣的故事都讲给我的学生听。”邹思涵稚嫩的嗓音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在书页间扎根的新南昌人
小巧雅致的孺子书房桃源分馆,深受周边居民喜爱。
来自河南的大学毕业生李俊俊将这个离居住地两个路口之遥的孺子书房,当成了追逐梦想的新起点。 “别看这里空间不大,却是个清净地,这里的氛围特别适合专注学习,就像我的‘精神加油站’,帮助我一步步实现成为新南昌人的梦想。”
李俊俊的家乡在河南驻马店确山县。十多年前,父母离乡来到南昌经营干果生意,留下李俊俊在老家由祖辈照料。完成本科学业后,为结束一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她来到南昌求职。
“最初是在社交平台刷到孺子书房的推荐帖。”李俊俊一边整理手头看的书籍一边说,“后来特意查了资料,才知道‘孺子’取自南昌历史名人徐孺子,《滕王阁序》里‘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说的就是他。南昌用先贤之名来命名城市书房,这份文化传承特别打动我。”
日复一日伏案刷题,看似生活单调,但李俊俊却觉得日子格外有奔头:“不管是赣江边的天然泳场还是万寿宫的酸辣粉、大士院热腾腾的白糖糕,都让像我这样的外乡学子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看着南昌日新月异的发展,我更确信自己的选择。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理想的工作,真正扎根下来。”
绘画小达人的书香秘境
在南昌市文化馆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中,有一处静谧的所在——孺子书房市民文化分馆。与热闹的文体活动室仅一墙之隔,这里却仿佛被施了魔法般安静。书架上琳琅满目的藏书,像无形的磁铁,牢牢吸引着红谷一小四年级学生付泽祺。
7月17日上午11时多,孺子书房市民文化分馆隔壁活动室下课的小朋友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奔向这里。刚放下画笔的付泽祺也在其中,他下意识地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在孺子书房市民文化分馆浩瀚的书海中,付泽祺总能精准锁定自己的“心头好”。“我最喜欢《名侦探柯南》和《大中华寻宝记》!”付泽祺兴奋地分享道:“柯南教会我逻辑推理,《寻宝记》带我走遍中国。每读完一本,我的积累本上就会多出好几页好词好句。最关键的是,我还可以临摹书籍里的插图,这对我学习构图和线条很有帮助。”
临近饭点,付泽祺依依不舍地合上书,准备回家。付泽祺告诉记者,要把这个“藏宝阁”推荐给更多同学,等着大家一起来探索发现。
相关文章:
孺子书房里“星光”璀璨07-22
《贵州法治报·理论》丨为红色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07-21
空调一开一关费电,还是一直开着费电?07-21
Manus肖弘“超级激进”07-10
滇池度假区:文化“人气”转化消费“动能”07-07